兒童教育的關鍵竟是「成就感」?了解遊戲與人類的關係,讓孩子愛上你的課程!

兒童教育是指對兒童進行的教育活動,旨在促進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它涵蓋了從幼兒期到青少年期的各個階段,包括語言、思考、情感、社交和身體發展等方面。

兒童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既包括學校的教育活動,也包括家庭、社區和其他場所的教育經驗。

兒童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提供有助於兒童發展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幫助他們成為有才華、健康、有自信、社交能力強的人。

你是否也為了兒童教育傷透腦筋,到底要利用哪種學習方式,才能讓孩子專心的學習、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呢?其實,在兒童教育課程中,教學者常遇到一下幾種困難:

  1. 注意力不集中:兒童的注意力時常難以集中,尤其當課程內容枯燥無味時更容易分心,因此如何設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2. 缺乏興趣:如果學生對課程內容缺乏興趣,他們可能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因此,設計吸引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至關重要。
  3. 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能力不同:兒童的學習風格和能力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視覺或聽覺刺激,而另一些學生則需要更多的實踐經驗。
  4. 教育環境和資源的限制:不同的學校和地區,其教育環境和資源的差異很大。有些地方可能缺乏基本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這對教學者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不過老師們不用擔心這些問題,您只要更了解遊戲與人類的關係,就能讓兒童教育更順利!

推薦你延伸閱讀:遊戲化教學是什麼?3 步驟導入課堂,讓教學變好玩!(附案例)

過去,我有 10 年的教學經驗與 7 年以上的教科書編撰經驗,協助過使用翰林出版社國中輔導活動科課本的老師,達成符合 108 課綱架構下的教學目的與目標,因此今天將和你分享「遊戲與人類的關係」來幫助你運用在兒童教育中,讓孩子愛上你的課程!

兒童教育
圖片來源/Unsplash

兒童教育成功秘訣1:從腦科學了解孩子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個人對於完成某項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後所產生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價值感。它是一種情感經驗,通常會伴隨著一種快樂、自豪、滿足或激動的感覺,對個人的行為和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兒童教育領域中,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因為它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

孩子能夠獲得成就感,是因為透過腦科學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兒童的成就感是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孩子們通常會在遊戲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因為遊戲提供了一個能夠讓他們快速獲得成功體驗的環境,因此,如果老師能夠將遊戲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孩子們將更容易地參與並享受學習過程。

此外,老師也可以透過了解孩子們的學習風格和興趣來設計適合他們的課程,讓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並將其轉化為積極的學習動機。

針對腦科學與成就感的關聯,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方向來參考:

  1. 大腦獎賞系統:人的大腦中有一個被稱為獎賞系統的區域,當我們做出有助於生存或者快樂的事情時,這個系統就會被刺激,使我們感到愉悅和有成就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遊戲、娛樂和獎勵等因素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就感至關重要。
  2. 腦神經的可塑性:腦神經的可塑性是指大腦對外界的刺激具有適應能力。人類的大腦能不斷地在學習、調整和改變,特別是在幼兒期和青春期,腦神經可塑性最高。因此,在這個關鍵時期,為孩子提供有挑戰性、豐富的學習環境,可以促進他們的成就感和學習成效。
  3. 情緒智商:情緒智商是指人們對自己和他人情緒的感知、理解、控制和表達的能力。對於兒童的成就感來說,情緒智商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學者應該注重培養兒童的情緒智商,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另一方面,教學者應該將這些概念應用到課程設計中,為孩子創造有益於情緒智商發展的學習環境。

成就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關鍵,因為它可以提升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當孩子在學習中得到成就感時,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有價值,進而鞏固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更有動力學習和面對挑戰。

此外,成就感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對於個人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將成就感納入教育的設計中,可以幫助孩子更有效率的學習,建立積極的心態,並且促進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功。

兒童教育
圖片來源/Unsplash

兒童教育成功秘訣2:了解孩子如何獲得成就感

在兒童教育的過程中,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優點有很多。首先,成就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為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其次,成就感可以增強孩子對學習和挑戰的興趣和動機,促進孩子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

此外,獲得成就感還可以提高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和對未來的展望,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和適應力,並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發展習慣。總之,獲得成就感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

孩子獲得成就感的方式有很多種,以下列出幾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1. 完成挑戰:當孩子完成一項挑戰,例如學會繪畫、完成拼圖等,會感到一種成就感。
  2. 獲得認可:當孩子完成某項任務或做出優秀表現時,得到家長或老師的讚揚和認可,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有所成就。
  3. 有所進步:當孩子發現自己在某個領域有進步,例如運動技能進步、學業進步等,也會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4. 解決難題:當孩子解決一個難題或遇到困難後成功克服,也會讓孩子感到有成就感。

總而言之,當孩子完成任何具有挑戰性或意義的事情時,都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因此,在教育孩子時,給予他們適當的挑戰和機會,並給予他們認可和支持,都是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的重要方式。

推薦你延伸閱讀:遊戲化學習真的好嗎?3大優勢打破你對教學跟遊戲的對立想像!

事實上,我們在了解孩子如何獲得成就感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1. 不要過度干涉:孩子在完成任務時,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空間,不能一味地被教學者干涉和指導,否則可能會降低孩子的成就感。
  2. 鼓勵而非批評:當孩子完成任務時,教學者需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而非批評和責備,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增加自信心。
  3. 提供挑戰性任務:過於簡單的任務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無聊,而過於困難的任務又可能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因此,教學者需要提供適當的挑戰性任務,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克服困難的成就感。
  4. 注重個體差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興趣和天賦,教學者需要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給予適合孩子的任務和挑戰,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
  5. 創造支持的環境:孩子的成就感不僅來自於完成任務的成功,還來自於周圍人的支持和鼓勵,因此,教學者需要創造一個支持的環境,讓孩子在家庭和學校都能感受到支持和鼓勵的力量。

兒童教育成功案例:

過去,某國小老師發現班上的一位學生,擅長畫圖,但在其他學科成績較差,因此老師想藉由讓這位學生在課堂上畫圖,來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並且激發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動機。

所以,這位老師在數學、科學、社會等學科教學中,運用畫圖的方式,讓學生應用畫圖技巧來解決問題,例如利用畫圖來表示問題中的數值、比例、圖形…等,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展現自己的專長,也可以在學習其他學科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提升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

兒童教育
圖片來源/Unsplash

兒童教育成功秘訣3:將成就感運用在教學中

教學者若是能將成就感運用在教學中,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正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大致能歸納為以下四種優點:

  1. 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當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時,會更有動力繼續學習。
  2. 建立學生自信心:透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之後感受到成就感,有助於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3. 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當學生在學習上感受到成就感,會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態度和興趣,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4. 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透過給予學生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們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

要將成就感運用在教學中,你可以參考以下五種方式:

  1. 設定可達成的目標:教學者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設定一些可達成的小目標,這樣學生可以逐步地獲得成就感。當學生達成目標時,教學者可以給予鼓勵和讚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2. 提供挑戰性的任務:教學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挑戰性的任務,這樣學生可以獲得更大的成就感。不過,任務難度也不能太高,否則學生會感到挫敗。
  3. 給予即時回饋:當學生完成一個任務時,教學者可以立即給予回饋,這樣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做得如何。回饋可以是口頭的讚美或是寫在作業上的評語。
  4. 讓學生參與制定學習計畫:讓學生參與制定學習計畫可以讓他們感到自己有掌握學習進度的權利和能力,進而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5. 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參與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和成就感。
推薦你延伸閱讀:課程設計讓你傷透腦筋嗎?學會「有意識地分析生活元素」為你的課程設計補充養分!

當教學者將成就感運用在教學中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盲點:

  1. 過度關注成就感:教學者過度關注孩子的成就感,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成就感來自於外部獎勵而非內部動機,從而影響長期學習成果。
  2. 無法量化的成就感:某些孩子的成就感可能來自於與他人不同的方面,這種成就感可能比較難以量化和呈現,教學者需要有開放的心態和方法去理解和感受。
  3. 成就感與學習目標不一致:教學者需要確保孩子的成就感與學習目標一致,否則可能會讓孩子在短期內感到快樂,但對長期學習沒有幫助。
  4. 忽略孩子的需求:有些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教學者需要耐心聆聽孩子的聲音,並適當地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孩子的需求。
  5. 忽視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都不同,教學者不能將所有孩子都視為一個整體,需要因材施教,以滿足孩子的個體差異。

兒童教育成功案例:

曾經,有音樂老師利用在教授樂理知識時,運用音樂節奏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節奏,獲得成就感。

老師先在黑板上寫出節奏符號,再用樂器或身體敲打出節奏,讓學生跟隨節奏打出節拍。

一開始,老師使用簡單的節奏,讓學生容易掌握,逐漸增加難度,挑戰學生的能力,同時,老師設立小組競賽或個人挑戰,讓學生感受到比賽中的成功和成就,進一步提升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

透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節奏掌握的成功體驗,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提升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同時,透過競賽的方式,學生也能夠學會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培養自信心和獨立思考能力。

圖/兒童教育

語:好好運用遊戲中的成就感,讓孩子愛上你的課程!

透過今天分享的「遊戲與人類的關係」,我希望可以幫助你了解遊戲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以及透過遊戲的方式能培養各種重要的能力和技能。

這些知識包括:遊戲可以幫助我們發展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同時,遊戲也可以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學習效果,此外,遊戲還可以作為一種教育工具,幫助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和技能。

過去我結合活動設計與教育的專長,致力於創造良好的親子教育環境,若你在兒童教育上遇到困境,不知道該如何設計一堂有趣又符合教學目標的課程時,非常歡迎你來找我!讓我們一起利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有趣。

我會透過你想達成的教學活動目標來幫助你進行創意發想,找出適合引發你課程學習動機的遊戲與方式。

舉例來說,曾經有位數學老師希望透過運用成就感的上述心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成效。他採用的方式如下:

  1. 訂定學習目標:在每個課程單元開始前,老師會與學生一起討論本次單元的學習目標,並且設定可衡量的學習成果。
  2. 創造成功機會:老師在課堂中使用各種教學法和教學工具,例如數學遊戲、互動式練習、小組合作等,讓學生能夠更輕鬆地學習,並且有機會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
  3. 提供及時反饋:老師提供即時的正面反饋,表揚與獎勵學生的努力和進步,並且給予建設性的回饋幫助學生改善錯誤。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歡迎與我聯繫。

參考資料

  1. 任何學習活動都是幫助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的機會,陪孩子共同獲得一起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比名次來得重要!-未來Family (cwgv.com.tw)
  2. Microsoft Word – 當神經科學遇上幼兒教育-省思與重現幼兒教育課程與教
  3. 兒童:維基百科
  4. 教育:維基百科
  5. 知識:維基百科
陳佳瑋

我們想創造良好的親子教育環境來降低孩子未來發生行為偏差需要輔導資源介入的機率。

因此,想要借助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

期許運用最真實的想法彼此相互交流,共創美好和諧的社會環境。

延伸推薦閱讀
免費領取教案設計包
近期文章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