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設計如何融入遊戲機制?讓你的課程概念更豐富有趣!

教師在上課前,通常會先進行備課的準備、教案的撰寫,為每一堂課程設計一套適合的教學方案。

而不論你是教案設計的老手或新手,其實都可以試著把遊戲概念融入你的教學概念中,因為遊戲能為你的教學活動帶來很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推薦你閱讀:遊戲化教學是什麼?3 步驟導入課堂,讓教學變好玩!(附案例)

過去,我有五年以上將遊戲融入教學的經驗,協助過多名教師達成遊戲融入課程的教學設計。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教案設計的技巧,以及實際上遊戲機制可以如何幫助你的教學更豐富。希望可以協助你未來在編製教案時,設計出符合課程需求又能提升學習成效的教學素材。

教案設計是什麼?

教案設計指的是教師在正式進行課程前所需要做的一項「企劃書」。

上課前老師需要先設定並釐清學生的認知程度與教學目的,再依據適切的教學內容與評量依據規劃出具體的課堂活動與整體流程、教具(道具)、硬體設備…等,最終達到學習成效的一項企劃活動。

之所以在實際上課前要先設計教學活動、撰寫教案,是因為教案就如同教學活動的地圖一樣,是為教學者減輕教學無成效的一項重要工具。

若將教學假設為一場挖掘孩子潛能的冒險活動,如果身為探險家的老師手中沒有地圖,不清楚寶藏的相對位置,那麼,教學活動會變成盲人摸象的一場試煉過程,既耗費時日也不見得能完成目標。

因此,在課前進行教案設計的好處是能為老師事前釐清教學方向並能具體檢核教學成效。

教案設計撰寫 4 步驟

實際上在撰寫教案時,你可以依照下列4步驟來進行(註1):

  1. 確定學生認知程度與教學目標。
  2. 資料蒐集與篩選。
  3. 依據教學目標規劃課程內容、流程、時間。
  4. 準備適合之教具、設備。

過程中,老師們要注意:

  • 課程內容是否貼合教學目標並且具備檢核依據(例如考卷、學習單…等)
  • 課堂時間的掌握度

這兩項是在進行教案設計時很重要的元素。

遊戲化教案設計如何引起學習動機?

一款遊戲之所以能夠耐玩、有趣、具備意義…等,必定是因為它已經過機制設計並反覆測試後才會產生的結果。

因此,運用遊戲機制引起學習動機就是指將經過驗證有效的方式加入教學活動中,如此勢必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而達到引起動機的效果。

一直以來,學生是否能夠專心投入在課堂中的這個問題,總是令教師們傷腦筋。

而遊戲機制之所以能解決學生不專心的問題,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因為(好的)遊戲本身就是以 感覺、動機與參與度 為基礎所設計出來的一項活動。

由於遊戲機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願意花時間投入在遊戲的過程中,增加玩家與遊戲之間的黏著度,並達到遊戲設計的背後目的。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若能善用適當的遊戲機制,必定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何用遊戲機制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實際上若你想運用遊戲機制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嘗試以下3個步驟及8種方法:

  1.  設定想引起學生產生動機的感受 (例如興奮感、自豪感、緊張感…等) 。
  2. 設想運用哪些遊戲元素與機制可以為學生帶來這些感受(例如興奮感:中獎、自豪感:加冕、緊張感:時間限制)。
  3. 運用八角框架架構來進行設計。(註2)

【補充】八角框架架構(遊戲化的八項核心動力):

  1. 重大使命與呼召(例如:你是天選之子、具備某項天賦)。
  2. 發展與成就(例如:克服挑戰獲得點數、徽章)。
  3. 賦予創造力與回饋(例如:投入創造的過程,打造出自己的專屬事物)。
  4. 所有權與占有欲(例如:集齊整套牌卡)。
  5. 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例如:崇拜某位人物的行為而向他學習)。
  6. 稀缺性與迫切(例如:在某段期間內的獨家販售商品,並顯示倒數成果)。
  7. 不確定性與好奇心(例如:抽獎、恐怖箱)。
  8. 損失與避免(例如:未連續登入遊戲而損失禮物)。

而在編製教案時,你可以選擇將八角框架架構裡的其中一項核心動力設計進引起動機當中。

推薦你閱讀:遊戲化學習真的好嗎?3大優勢打破你對教學跟遊戲的對立想像!

案例:數學老師如何運用遊戲機制在教學素材上

舉例來說,你可以將整堂課用故事來做包裝,讓學生參與在故事情境中,產生出他是故事主角的感覺,而這就是運用了「1. 重大使命與呼召」的技巧。

又或者,如果你是數學老師,要上一堂加減法的相關課程,在課程開始前使用 數字急轉彎(註3)來做為引起動機的教學元素,遊戲結束後的獲勝者因為會得到成就感,所以符合了「2. 發展與成就」的運用。

遊戲化教案設計如何引導學生反思?

運用遊戲機制引導學生反思是指藉由遊戲機制來加強學生的反饋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以及反饋內容,因為這些能夠讓老師們知道自己的教學成效如何,進而優化自身的教學品質。

之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要考量是否能引導學生思考,是因為只有能夠讓學生進行反思的活動才具有教學意義!

若教學本身沒有背後的目的,那麼這項活動就只會淪為是「去做一件事」而不是「一場教學、一堂課」,因此,能不能引發學生進行後設認知以了解教學背後想帶來的目的就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當然,年齡小的孩子還無法具備後設認知的能力,但教師仍可以藉由引導的方式讓他們知道教學背後所具備的目的性。

如何運用遊戲機制引導學生思考?

實際上想運用遊戲機制來引導學生思考時,有3個小技巧:

  1. 釐清想傳達給學生的教學目的與意義。
  2. 設定想引發反思的動機感受。
  3. 運用遊戲元素與機制來進行設計。

而在設計引導反思時,你也可以將八角框架架構都先閱讀並思考一遍,先設定每個框架可以如何進行反思活動的設計,最終找到符合你想達成學生的動機感受是哪一項活動後才進行運用。

也就是說,上述的3個小技巧是可以交叉使用,沒有順序與步驟限制的。

舉以下兩項教學方法為例,它們分別運用了哪項八角框架元素:

  1. 運用【發展與成就】元素
    作文撰寫是國文領域的一項重要反思手段,若將每次學生所寫的作文分數運用此項元素來進行設計,它或許能夠變成這樣:
  • 累積作文分數達ooo分,兌換xxx(例如:獎品、決定權-學生可以在課堂中決定某件事)。
  • 在特定時效內(例如:24小時)完成作文多少字,並取得ooo分數,可以獲得xxx成就項目。(挑戰具備限制時,更能夠激發成就動機)
  1. 運用【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元素
    任何領域的分組討論教學手法皆可以屬於這項設計,因為在討論的過程中已經達到了影響力的展現,然而,我們可以再深化運用這些元素,舉例來說:
  • 分組討論後在小組內發表並給予對方分數(互評)。
  • 每組指派一項解題任務(例如:五組就出五題),各組皆完成後要分別派出組員(如同師傅的角色)去向其他組說明自己組別的解題成果,並且必須教會其他組的同學。
教案設計如何融入遊戲機制?讓你的課程概念更豐富有趣!

結語:用遊戲思維設計教案,活化課堂學習不困難

透過今天分享「將遊戲機制融入教案設計的方法與技巧」,我希望可以幫助你更了解怎麼運用遊戲化元素來幫助教學內容的設計。

往後若您想要在設計教案時運用遊戲化的思維,可以採用本文所提到的遊戲機制的3個步驟及8種方法。

過去我一直致力於撰寫108課綱教科書,知道如何貼合主題來完成核心素養與教學目的。

若你在設計教案時,遇到想為教學增加趣味性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融進課程當中的困擾,歡迎你來找我!我會透過以下4步驟來協助你。

  1. 釐清教學目標。
  2. 選擇適合的遊戲與體驗活動融入課程中。
  3. 引導學生在遊戲與體驗活動後的意義與反思問題設定。
  4. 完成教學教案內容設計。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如何運用遊戲化元素活化課堂教學,歡迎透過以下方式來聯繫我。

參考資料

註解 1:新北市英語教學資源中心 – 教案設計 (ntpc.edu.tw)

註解 2:《遊戲化實戰全書》

註解 3:數字急轉彎

陳佳瑋

我們想創造良好的親子教育環境來降低孩子未來發生行為偏差需要輔導資源介入的機率。

因此,想要借助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

期許運用最真實的想法彼此相互交流,共創美好和諧的社會環境。

延伸推薦閱讀
免費領取教案設計包
近期文章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