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化教學是什麼?
遊戲化教學並不是在課堂上玩遊戲,而是將遊戲中的「核心元素」(例如:任務、獎勵、成就、競爭、合作)融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學習。它的目的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讓學生感到學習是有趣、有挑戰、有成就感的。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我們將這個概念運用到職涯規劃上,協助學生打造專屬自己人生的RPG遊戲!

推薦你延伸閱讀:遊戲化教學是什麼?3 步驟導入課堂,讓教學變好玩!(附案例)
如何用遊戲化方式來進行職涯規劃?
步驟一:設定遊戲目標
在任何一場遊戲開始前,玩家都需要知道這場遊戲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我們的職涯規劃遊戲,目標不是要你馬上選定科系,而是要你找到自己的Ikigai。
Ikigai 是一個日文單字,意思是「活著的價值」或「人生的意義」。它就像是你的「人生藏寶圖」,幫助你找到那份既能讓你感到快樂,又能貢獻世界的獨特位置。
- 教學提示: 告訴學生,這場遊戲的最終成就是「找到自己的 Ikigai」,並讓他們知道,這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沒有標準答案的過程。
步驟二:建立遊戲機制
遊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充滿了挑戰與互動。我們將 Ikigai 的四個圈圈,設計成四個循序漸進的「遊戲任務」。
任務 1: 喜歡的冒險者
- 遊戲玩法: 拿出紙筆,或在手機上建立一個「喜歡的冒險者日誌」。
- 任務內容: 每天花 5 分鐘,寫下今天讓你感到快樂或充滿熱情的三件事情。可以是畫畫、聽音樂,甚至是和朋友聊天。
- 遊戲成就: 累積一個禮拜的日誌,你會發現自己的「熱情」藏在哪些小細節裡。

執行方式
- 發布任務: 向學生說明,他們將成為「喜歡的冒險者」,每天的任務是在放學後或睡前,寫下三件讓自己感到快樂、充滿熱情、或時間過得特別快的事。
- 提供範例:
- 「今天在數學課上解開一道難題,超有成就感!」
- 「放學後和同學一起打籃球,雖然很累但很開心。」
- 「晚上看了一部動漫,整個故事劇情超吸引人。」
- 「幫媽媽整理房間,看到整齊的樣子覺得心情很好。」
- 引導反思:
- 一週後: 讓學生翻閱自己的日誌,問他們:「有沒有發現哪些事重複出現?」
- 團體分享: 鼓勵學生分組或在課堂上分享其中一件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這不僅能增加互動,也能讓他們從別人的分享中獲得啟發。
任務 2: 天賦的偵探
- 遊戲玩法: 成為一個觀察自己的偵探。
- 任務內容: 回想你做過的事情中,哪些是你做得比別人好,或是常被稱讚的?是整理筆記、解決難題,還是讓大家笑開懷?
- 遊戲成就: 完成「天賦雷達圖」。你會發現自己的「天賦」有哪些面向。

執行方式
- 設定能力指標:
- 請先預設 5-8 個能力面向。這些面向應涵蓋多元智能,不只學術能力。
- 建議指標:
- 人際溝通力: 善於與人聊天、表達想法。
- 解決問題力: 遇到困難時,能想出解決方法。
- 邏輯分析力: 擅長理科、分析事物。
- 藝術創造力: 喜歡畫畫、寫作、設計。
- 團隊合作力: 喜歡和大家一起完成任務。
- 運動協調力: 體育、手作能力。
- 繪製雷達圖:
- 自我評估: 讓學生在每個指標上,用 1-5 分為自己打分數(1分最低,5分最高)。
- 他人回饋: 讓學生選三位同學,請他們也給予自己分數。這個環節要強調是善意、正向的回饋,目的是互相幫助發現優勢。
- 引導反思:
- 差異討論: 讓學生比較「自己打的分數」和「同學給的分數」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不一樣?這能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沒注意到的優點。
- 結論: 強調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雷達圖的形狀沒有對錯,重點是透過它更了解自己。
任務 3: 使命的勇者
- 遊戲玩法: 想像你是一位拯救世界的勇者。
- 任務內容: 如果世界有一個問題需要你解決,你會選哪一個?是環保、動物保育、幫助弱勢,還是讓更多人開心?
- 遊戲成就: 找到你的「世界地圖」,上面標示著你最想為哪塊區域貢獻心力。
- 教學提示: 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分享彼此的發現,並給予口頭上的讚美或實質的小獎勵(例如:貼紙、點數)。這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感與成就感。

執行方式
- 發布任務: 向學生說明,他們將成為「世界的觀察家」,找到一個自己關心的「世界地圖上的某個角落」。
- 提供議題清單:
- 提供一個簡單的社會議題清單,讓學生從中挑選。
- 建議議題:
- 環保問題(塑膠污染、氣候變遷)
- 流浪動物問題
- 弱勢族群關懷(獨居老人、偏鄉教育)
- 網路霸凌、資訊安全
- 食物浪費問題
- 分組討論與發想:
- 讓學生分組,討論他們選定的議題。
- 引導問題:
- 這個議題為什麼重要?
- 我們可以為這個議題做些什麼?
- 你希望十年後,這個議題會變成什麼樣子?
- 引導反思:
- 成果分享: 讓各組上台分享他們的「世界地圖」,並說明他們選定的議題。
- 結論: 強調每個人的小力量,都能為世界帶來改變。這個任務的目的,是讓他們從「個人」的興趣,拓展到「社會」的使命感。
任務 4: 事業的設計師
- 遊戲玩法: 想像你是一位解決問題的事業設計師。
- 任務內容: 結合前三個任務的發現(熱情、天賦、使命),設計一個能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的「創業計畫」。
- 遊戲成就: 產出你的「創業地圖」,上面清楚標示你的點子、目標客群、以及如何賺錢。
- 教學提示: 鼓勵學生分組腦力激盪,並扮演「投資人」互相給予回饋。強調「賺錢」只是價值交換的一種形式,最重要的是學會將自己的能力與世界的需求連結,成為自己未來的「設計師」。

執行方式
- 發布任務: 向學生說明,他們將成為「事業的設計師」,任務是根據自己前三個任務的發現,設計一個能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的「創業點子」。
- 提供「創業地圖」: 提供一個簡單的「創業地圖」框架,引導學生思考。
- 你的熱情(來自「喜歡的冒險者日誌」): 你的點子源於什麼樣的熱情?
- 你的天賦(來自「天賦雷達圖」): 你會運用哪些能力來實現這個點子?
- 世界的需要(來自「世界地圖」): 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為誰服務?
- 你的商業模式(能賺錢的事): 你要如何賺錢?是賣產品、提供服務,還是其他方式?
- 引導範例與腦力激盪:
- 範例:
- 熱情是「玩電動」,天賦是「人際溝通力」,世界需要是「讓更多人認識遊戲」。商業模式可以是「成為遊戲實況主,透過廣告和訂閱賺錢」。
- 熱情是「畫畫」,天賦是「藝術創造力」,世界需要是「獨特的生日禮物」。商業模式可以是「提供客製化手繪卡片服務」。
- 引導: 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考,告訴他們「能賺錢的事」不一定要是傳統職業,只要能解決別人的問題,就有價值。
- 範例:
- 成果分享與回饋:
- 成果發表: 讓學生上台分享他們的「創業地圖」。他們需要向全班解釋自己的點子、為何選擇這個點子,以及如何賺錢。
- 同儕回饋: 鼓勵其他學生扮演「投資人」,向發表者提問,並給予建設性的意見。
- 教師總結: 總結每個點子背後的 Ikigai 元素。強調「賺錢」只是價值交換的一種形式,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學會將自己的熱情與天賦,與世界的需求連結在一起。
步驟三:提供遊戲回饋與獎勵
在遊戲中,即時的回饋與獎勵能讓玩家持續投入。你的回饋不單是成績,更是對他們個人成長的肯定。
- 即時回饋: 在每個任務結束後,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日誌」、「雷達圖」或「世界地圖」。給予他們正向的回饋,例如:「你發現了一個很棒的熱情!」或「你對世界的觀察力很敏銳!」
- 階段性獎勵: 當學生完成三個任務後,可以給予他們一個「Ikigai 探索家」的虛擬徽章或證書。
- 最終大魔王: 最重要的獎勵,是讓他們將這四個圈圈(熱情、天賦、使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找到自己的Ikigai。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多次嘗試,但你會發現,當他們找到交集時的成就感,會比任何獎勵都來得真實。
- 教學提示: 告訴學生,這場遊戲沒有輸家。無論他們找到什麼,都是在更了解自己,而這就是這場遊戲最大的意義。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歡迎與我聯繫。
- LINE官方帳號:LINE搜尋【親子體驗教育TrueThinksEdu】
- Email:truethinks0303@gmail.com
-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uethinks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