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時間:20-30分鐘 x 兩堂課活動
活動目的:
- 認知:學生能認識並說出Holland職業興趣的六種類型(RIASEC)及其人格特質。
- 技能:學生能透過活動初步探索自己的興趣與特質,並嘗試找出對應的Holland碼。
- 情意:學生能以開放的態度,連結Holland碼與未來的職涯方向,並享受職涯探索的樂趣。
活動前準備:
- Holland標示牌: 製作六個大標示牌,分別寫上「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事務型(C)」。
- 情境任務題目:如附件1。
- 職業卡:如附件2。
- 學習單:如附件1、如附件2。
推薦你延伸閱讀:遊戲化教學《職涯規劃版》3 步驟導入課堂!(附案例)
活動流程:
第一項活動:Holland六角形人體模型(20-30分鐘)
📍步驟1
介紹Holland六型:
老師簡要介紹Holland六種類型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環境內容,可搭配投影片或口頭說明。重點在於用生活化語言來解釋,例如:
o 實用型(R): 喜歡動手、實際操作,像水電工人或建築工人。
o 研究型(I): 善於觀察、思考,像科學家或醫生。
o 藝術型(A): 充滿創意、喜歡表達,像音樂家或設計師。
o 社會型(S): 樂於助人、擅長與人相處,像老師或諮商師。
o 企業型(E): 喜歡領導、有冒險精神,像經理人或業務員。
o 事務型(C): 謹慎、按部就班,像辦公室業務員或會計師。
📍步驟2
人體六角形: 老師將六個Holland碼標示牌放置在教室的六個角落。
📍步驟3
情境任務互動:
老師唸出「情境任務」內容,例如:假日活動:「想像一下,你週末想去一個地方放鬆,你會選擇…」
o 實用型(R): 廢棄的工廠,自己動手拆解或組裝機械。
o 研究型(I): 圖書館或科學博物館,找一本書或展覽研究一個感興趣的主題。
o 藝術型(A): 充滿設計感的藝廊或獨立書店,欣賞藝術品或讀詩集。
o 社會型(S): 社區活動中心,擔任志工陪伴老人或小孩。
o 企業型(E): 舉辦一場主題派對,邀請很多人來參加。
o 事務型(C): 待在家裡,把所有東西都重新整理分類,達到最高的效率。
📍步驟4
歸類活動:學生根據老師的題目,走到自己最符合的情境位置(Holland碼)。
透過情境任務互動的不斷提問與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Holland碼的認識與理解。
第二項活動:職涯尋寶之旅(20-30分鐘)
📍步驟1
將六種類型的職業卡(每種類型10張)放置在六個Holland碼標示牌位置。
📍步驟2
1.教師計時10分鐘,讓學生進行「尋寶」任務。
2.「尋寶」方式:請學生先依據自己第一項活動(Holland六角形人體模型)中所統計的前三項類型,到該區域的進行「尋寶」,閱讀該區域的職業卡。其次才是到另外三項類型區域進行「尋寶」。
3.請學生在「尋寶」過程中,選出感興趣的五項職業並進行紀錄(學習單2)。
例如:第一項活動(Holland六角形人體模型)中我的統計結果是:A=S>E>C=R>I,因此,我的前三高票(分)的是A=S>E,最低票(分)的是C=R>I。我要先到A、S、E這三個區域閱讀職業卡。
📍步驟3
1.十分鐘結束後,教師引導學生依據學習單紀錄的五項職業,選一個職業卡的第一碼,做為自己的組別,並走到該區域進行分組討論。
例如:我的紀錄中我選擇的職業是:國中教師(SEA),則我的組別是S,我走到S區,跟我一樣第一碼是S的同學就是我的組員,跟我一同進行分組討論。
2.教師引導各組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將討論結果紀錄在學習單中。
例如:「為什麼律師是企業型(E)?他需要具備什麼特質?」
📍步驟4
各組派一位代表上台分享討論結果。
📍步驟5
課程總結與反思 (約10分鐘)
1.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
- 你認為自己的Holland碼是什麼?
- 在活動中,有沒有發現自己不只有一種特質,或是對不熟悉的職業感到好奇?(這裡可以引導學生思考Holland碼的三碼概念)
- 這個活動讓你對未來的職業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2. 重申核心概念:
Holland碼並非唯一的測量標準,而是幫助我們開啟職涯探索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的興趣和特質,這才是職涯探索最真實的起點。